
11月13日晚间,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业绩。第三季度,京东收入为2991亿元配资炒股安全平台查询,同比增长14.9%,超出市场预期。受益于多年投入建设的超级供应链持续释放创新动能,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市场地位持续加强,外卖等新业务稳步增长,活跃用户和购物频次保持强劲增长,依托超级供应链的创新惠及每个生产者、消费者。

首先,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以“超级供应链”为基础的系统性效率优势。过去二十年,零售业竞争的关键是“速度”,而京东通过自建物流、智能仓储和需求预测等基础设施投入,将履约时效转化为确定性能力。这种确定性不仅体现在配送环节,更延伸至上游生产端——通过C2M模式,京东将消费者数据反哺制造商,推动新品定制数量达去年同期5倍,家电、美妆、3C等品类成交额大幅增长。这种从“交易效率”向“供需匹配效率”的跃迁,使京东摆脱了传统电商平台对流量和补贴的依赖,转而以供应链整体效率构筑护城河。
其次,京东通过多业态融合与高频低频业务协同,构建了跨场景的生态闭环。近年来,京东加速布局本地生活服务,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%,七鲜小厨带动周边餐厅订单增长超12%;酒旅、家政等低频高利润业务亦实现爆发式增长。这种“高频带低频”的策略,不仅提升了用户活跃度与购物频次,更重要的是打通了“商品+服务”的消费链条。更重要的是,这些新业务并非孤立扩张,而是深度嵌入既有供应链体系——例如酒旅业务背后的集中采购需求可与京东超市、工业品等板块形成协同,从而实现资源复用与边际成本递减,这正是产业经济学中“范围经济”的典型体现。
第三,京东将AI与供应链深度融合,打造面向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。截至2025年三季度,京东累计研发投入近1600亿元,并计划未来三年推动形成万亿元级AI产业生态。其“智狼”机器人系统、无人车、无人机等智能装备正全面应用于物流网络;在健康领域推出“AI医院1.0”,在工业领域发布JoyIndustrial大模型,覆盖汽车、钢铁、能源等十大行业。这种技术投入并非仅服务于自身降本增效,更将供应链能力产品化、平台化,赋能实体产业实现“降本万亿”目标。
因此,京东的长期竞争力根植于其对供应链的长期深耕,京东以“智能软件+智能硬件”为双轮驱动的超级供应链,不仅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增长,更在推动零售、制造、服务等多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。
长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